没有账号?请注册会员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员动态  >>  正文

“技术痴”要让世界知道中国制造有多强——《证券时报
》专访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剑标先生

发布时间:2019-4-23     来源: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4月4日,《证券时报》 记者倪天歌、臧晓松对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剑标先生进行了专访,并在4月13日出版的《证券时报》显要位置刊登了题为“‘技术痴’要让世界知道中国制造有多强”的专访报道,该专访从“从教师到企业家”、“践行简单的生活”、“让专业技术的含金量不断攀升”、“准备工作到75岁”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沈剑标先生矢志创业、不断创新、专注发展的先进事迹,读来令人感佩与鼓舞。



报道原文如下:


智能自控董事长沈剑标:“技术痴”要让世界知道中国制造有多强


沈剑标是个不太一样的董事长。 这位快要60岁的成功人士,出差还是喜欢住如家、汉庭,甚至地下室旅馆。到国外出差每次都玩“快闪”,晚上12点乘飞机抵达,他一大早起来忙完工作,下午就乘飞机回国了。这个“技术痴”和“工作狂”,给自己定下的退休年龄是75岁,“我也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长一些。”谈及工作的动力时,他这么说,“我就是想要让别人看看,中国制造究竟有多强。”


从教师到企业家

沈剑标主编的高等职业技术统编教材《金工实习》,如今网上还能买到。在2002年5月到智能自控任职前,沈剑标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我在学校教书其实挺好的,当初真是被学生拉下水的。”他笑着向证券时报记者解释道,自己的学生在2001年创办智能自控,总得有人负责产品的制造,“这是我在行的”沈剑标就这样从教师变成了企业家。

彼时的智能自控,还是一家无资金、无经验、无名气的“三无”公司,它面对的是国外巨头垄断的市场。在创业最困难时,团队里有人变卖汽车抵押房产,连续两年不拿工资咬牙坚持。转机出现在2003年,谁都没想到,竟是一块小垫片改变了智能自控的命运。当时仪征一家石化企业准备进行设备扩容,正在寻找合作方,沈剑标连续三次登门拜访。 第一次登门,他从清晨等到中午11点半,等来了逐客令:“我们不买国产货,请回吧。” 第二次登门,他勉强把产品册塞进了对方办公室,只收到这样一句回应:“我们只看英文产品册。” 第三登门,对方问沈剑标能不能做”盘根“,这是一种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的产品,对方真的不信任这家“三无”公司。沈剑标“三顾茅庐”即将以失败告终。但就在这时候,对方的蒸汽阀发生泄露,急需更换“盘根”,沈剑标终于等来了机会。对方提出要求,“要在机器不停的情况下更按零件,两个星期后进口零件就到了,你先过渡下就行了。”沈剑标回了一句,保证一年不用再换。他亲手测量,亲手帮客户更换了盘根,完美解决问题,智能自控就这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这一年,智能自控的合作名单上,有了像仪征化纤这样的知名企业。仪征化纤要用国产设备替换进口设备,为确保万无一失,沈剑标连续48小时在现场研究方案,最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正是从这次48小时无眠的体验中,智能自控找到了条以替代进口服务开拓市场的差异化生存之路。


践行简单的生活

沈剑标和其他成功人士不同,他自己出差时从不买一等座,住宿也是像以前一样选汉庭、如家这样的经济型酒店,去年到北京出差时,这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花180块钱,住进没窗户的地下旅馆,照样睡得香甜,第二天还能早早退房出门谈业务,“我们搞技术的,真不讲究这些。”

沈剑标办事风风火火,每次出差都像极了时下流行的”快闪”:他到日本出差时,晚上12点抵达,第二天早早起床忙完工作,下年就赶飞机回国了,到欧洲参加展会时,也是一个人赶过去,我英语会一些,够用了,不需要带翻译。”沈剑标每天都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他也表示自己从没想过招助理或秘书,“我不理解需要助理和秘书来做什么。”

在深交所主办的“践行中国梦,走进上市公司”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中,展示在投资者面前的PPT详实而又不失美感,就是沈剑标自己制作的。”这些小事为什么不交给下属?”面对记者的提问,沈剑标反问道,“我们都有职务分工,我的发言为什么要让别人做。”

沈剑标是个工作狂。谈工作时,他能连续讲上两个小时,水都不喝。当发现一线员工犯错时,他却从不开口训斥。有件小事,在智能自控员工中广为流传。有一位操作工在工作时随地吐了口痰,按照智能自控的操作规范,这是不允许的。沈剑标正好看到,他什么话都没说,从口袋里掏出面纸,弯腰把痰擦掉了。“肇事“操作工吓得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反倒是沈剑标来安慰他,“没关系,没关系。”有时在厕所发现有人违规吸烟,沈剑标也会故意扭过头,让对方逃走。当然,这不意味着沈剑标在纵容员工,他会在事后找到分管负责人,不点名地反映上述问题,要求做好日常规范的督查。“留住员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尊重,我永远不训一线员工,这是我坚守的底线。”


让专业技术的含全量不断攀升

自己出差时略显“抠门”的沈剑标,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却毫不吝啬。

去年11月,智能自控科技中心智能梦工厂举行一期项目投产仪式,项目投资2.8亿元,预计新增销售3.5亿元。这里,将是沈剑标实现中国制造的主战场。沈剑标钟爱控制阀的制造技术,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几年来,他带领核心技术团队到访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先进制造企业。“我们的同行是爱默生、GE,看看他们的发展轨迹,我们唯有迎头赶上。” 在科技中心的墙上有这样一条标语:“做最好的员工,做最好的产品,做最好的企业,我的工作就是做好产品,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一切都是以产品说话。”在沈剑标看来,智能化改造能大幅提升产品的品质并减少操作工的数量。

“目前,智能自控的操作工人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则分别占20%以上,我希望接下来三年内,智能自控的管理者、操作工、技术人员数量各占1/3,我们要将研发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那时我们的效益会比现在高得多。”

“将来我们全部实现数字化生产后,80人的生产线可能只需要几个人,我们的操作工会减少很多。”沈剑标透露,智能自控围绕重点化工园区布局的检维修服务4s店,目前已有部分门店开始经营,其余处于建设中,预计明年6月完工,减下来的人充实到服务领域,“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员工,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准备工作到75岁

2018年9月末,万科喊出“活下去”的口号,随即引爆整个房地产行业。事实上,在控制阀领域如鱼得水的智能自控,早在两年前就喊出“活下去”了。其实,智能自控这几年的业绩并不差。就在去年,公司实现营收3.76亿元,同比增加22.33%,实现净利润6295万元,同比增加32.12%。18年来,智能自控在控制阀国产化道路上心无旁骛,并已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以前我觉得很自豪,但现在已经觉得不自豪了。”沈剑标说,“自己现在感觉压力越来越大,智能自控已经挂上‘中国制造’的标签,我们知道自己在代表谁。”他开始向国际上的控制阀巨头看齐,“我现在比以前更低调,我们希望给客户更好的体验,让客户知道我们的产品不仅好用,而且还要可靠和耐用,”

如今已经快60岁的沈剑标,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初步的规划,“如果公司做得好,提前实现预定目标,我应该是工作到70岁左右。”沈剑标说,“我也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长一些,现在我给自己定的退休年龄就是75岁,”而他所说的“目标”,就是成为控制阀领域的带头大哥”,“在国内智能控制阀领域,我们的国产化率不到四成,我们智能自控有责任,做引领国产化的排头兵。”

工作的乐趣在哪里? 沈剑标这样回答,“我就是想要给别人看看,中国制造究竟有多强。”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