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日产业部长对话达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国智能制造领域合作的共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以下简称经产省)于2019年12月20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日智能制造研讨会,来自双方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技术组织等130余位代表参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王瑞华副司长、汪宏处长、叶猛调研员、经产省制造产业局上田洋二审议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合作局闫英副局长、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岩永正嗣所长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日中经济协会、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联合承办。仪综所欧阳劲松所长与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大川龙郎所长主持研讨会。仪综所副总工程师刘丹博士做专题报告,所长助理李玉敏教授、标准与检测中心副主任丁露博士等多名专家参会。
▲第三届中日智能制造研讨会在京召开
叶猛调研员代表工信部致辞,介绍了中国智能制造进展和后续重点方向,欢迎日本企业参与到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进程中来,分享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借助中日智能制造研讨会这一平台,在标准化、系统解决方案、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调研员叶猛
上田洋二审议官表示,日本在制造现场数字化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日本制造业也面临着熟练技术人员缺乏等现实问题,今后日方将继续推进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发挥海量实时数据优势,打破企业间的藩篱、促进互联互通,期待与中方加深了解、加强合作。
▲经产省制造产业局审议官上田洋二
闫英副局长介绍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当前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于自身定位,致力于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促进企业智能化转型,围绕“四区一阵地”发展定位打造中日产业合作良好营商环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合作局副局长闫英
岩永正嗣所长强调,应在深入思考智能制造的目标、需求的基础上,用好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工具,期待双方加深了解,深化对彼此差异性的现状、优势与需求的理解,求同存异、优势互补,推动合作取得切实成效。
▲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岩永正嗣
专家报告环节,来自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三菱电机、和利时科技集团、欧姆龙、仪综所和东芝的专家代表,分别围绕智能工厂样板线建设及拓展实践、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制造新模式实践与探索、智能制造标准化与互联互通、制造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详细介绍了智能工厂信息化建设、绿色制造、生产数据管理和运营、人机协同超柔性自动化等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
刘丹博士在报告中指出,目前5G技术并没有特别考虑工业应用信息传输需求——确定性、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因此还需研究和专门制定适用于工业应用需求的5G工业应用行规和解决方案,同时提出5G时代的工业生产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相应提高。
对话交流环节,中日两国专家就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为实现智能制造应采取的措施、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智能化转型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
▲中日对话
欧阳所长作为对话的中方主持人,在交流中提到对于智能制造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定义,根据工信部在2015年给出的解释,智能制造可概括为三方面的特征,一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二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三是实现自感知、自决策、自适应、自执行的新型生产方式;但根本上,每个企业都是应用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实现企业自身的提质增效,而非以应用技术为目标,在这方面日本有很多务实的解决方案值得我们学习。欧阳所长建议双方应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广泛吸纳两国产学研专家形成专题小组,针对关键技术开展深度交流讨论。
▲欧阳所长主持对话环节
20日上午,会议安排中日两国参会代表参观了仪综所亦庄基地,调研智能制造综合试验平台。仪综所专家详细讲解了平台中如何实现智能制造核心要素,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合作情况,以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TSN、OPC UA等新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
▲日本智能制造代表团参观仪综所亦庄基地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加速酝酿,中日两国在众多产业领域具有明显互补优势,合作前景广阔。仪综所高度重视与日方产学研机构开展智能制造合作,从接到任务开始就深度参与会议策划,全面支撑论坛组织,与日方进行对接,组织演讲单位和参会观众,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总体安排,达到中日双方交流的预期目标。后续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做好中日智能制造合作支撑工作,为中日产业互利共赢、取得更大发展贡献力量。
▲中日智能制造研讨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