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请注册会员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员动态  >>  正文

专访“重庆市制造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重庆耐德董
事长、中仪协理事林朝阳先生

发布时间:2022-7-14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近日,重庆举办了第一届重庆市制造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陈鸣波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仪器仪表行业有两位企业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吴朋和重庆耐德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林朝阳


此次获奖不仅是他们两位的个人荣誉,更多的是我们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在当代经济浪潮中的一次实力的体现。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林朝阳董事长并做专题采访。

重庆耐德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耐德)是一家有百年传承的老企业,前身为清庭权度制造所,民国时期的度量衡制造厂,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国家定点生产流量仪表的重庆仪表厂。林总在获奖感言说:“百年发展历史,已证明耐德不变的初心是实业报国。”此话一点也不为过。老牌企业也要面对发展浪潮,在采访中林董就近几十年所经历的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切身尴尬处境、公司如何突破及未来规划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记者提问:

林董您带领企业研发的氢气压缩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在重庆建成投产全球首座采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可以给我们讲讲这个过程最难的是什么?或者遇到了什么主要困难?

林总:


主要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难点,概括来说有两个:一个是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和封锁,另一个是关注核心技术的突破。

前些年,加氢技术、氢压缩技术核心基本掌握在欧美、日本人手中。为了加快公司在氢能领域的业务发展,公司和欧美、日本的一些知名氢能源装备企业洽谈过技术合作、技术引进,但均因对方漫天要价或不愿意转让相关核心技术而搁浅。因此,公司下定决心自主研发,但是接下来首先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针对氢小分子渗透性强,可能引起氢脆等特性,如何解决涉氢材料氢脆性、高压状态下管道的密封、氢气压缩和加注过程的发热等难点,保证氢压缩和加注过程的稳定、安全。公司氢能源装备技术研发团队利用近三年时间对关键难题进行精密的数据计算、理论分析、试验验证,最终解决了相关难题,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也和重庆中石化合作,顺利完成了中石化在重庆第一座加氢示范站的建设。为重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庆铃、上汽红岩、长安汽车等汽车企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另外一个需要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就是氢压缩技术。国内主流采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隔膜压缩形式和液驱压缩形式,其本质还是延用国外的成熟技术,快速在国内复制。在国际化竞争激烈的当下,这种模式难以支撑企业的长足发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公司利用在天然气领域长期积累的压缩机技术和相关经验,采取不同于常规氢压缩技术的思路,通过研发团队不断努力,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力式氢气等温压缩机,取得了8项发明专利,这是实现公司自主创新的一种重要体现。

记者提问:

耐德近年在环境装备也有很多亮眼表现,但听说这项业务开始时也遇到了技术“刁难”,之后公司决定咬牙也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

林总:

“是的。”回忆当时与日方的合作谈判经历,林总说,“很心酸,很委屈,很艰难。”他说,耐德从2006年开始就接触到了环境方面的业务,当时耐德和日本新明和合资,通过引入新明和的大型垃圾中转站专有技术,为国内市政环卫部门提供全面的城市垃圾收运解决方案。

但当时大型垃圾中转站专有关键技术被日方垄断,要合作但条件很苛刻。“比如日方要求他们的关键技术,耐德只能限制在重庆区域使用和销售,重庆区域以外,耐德不得涉及,但是日方却可以和别人合作。”林总说,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只能屈服接受这些条件。

但经过十多年发展,和凭借自身军品生产积累下来过硬的制造实力,耐德解决了诸多“卡脖子”技术,逐步自主设计开发了污水治理、餐饮垃圾处理、污泥干化焚烧处理等成套工艺以及各类市政环卫系列车辆。而且公司积极融合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从事环保综合服务,通过自主设计研发智慧环卫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智能化装备+智慧环保+大数据服务”的新格局,实现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装备制造+环卫一体化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我们的产品无论性能指标、品质,还有档次,都已达到国内一流企业水准。”他说,耐德研发的中、大型垃圾转运站成套设备市场世界占有率第一,全球2000吨以上的十大转运站,8个为耐德造,“耐德新明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发展的大潮要求耐德肩负起责任,以实干精神担当新时代新使命。我们期待耐德在未来的优异表现,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林朝阳现任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耐德工业)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曾担任重庆市第三届政协委员,两次担任重庆市江北区人大代表。2001年获重庆大学MBA学位,2007年获重庆大学EMBA学位。2022年5月24日,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闭幕,当选为市总商会兼职副会长。

1987.4—1989.4重庆仪表厂一分厂厂长

1989.5—1990.11重庆仪表厂生产副厂长

1990.11—1991.12重庆仪表厂代厂长

1991.12—1998.5重庆仪表厂厂长

1997.1—2003.3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1998.5至今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

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重庆的中小企业成长为今天有员工2600余人,旗下二十三家子公司的耐德集团,企业产品从单一流量仪表发展到军用装备、环境装备、能源装备、汽摩配件的四大板块业务,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国家863等科技项目三十余项,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重庆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