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信息  >>  正文

英国科学家练普通话到中国寻找科研经费

发布时间:2014-7-8     来源:仪器信息网

      英国《卫报》网站6月25日发表了题为《研究人员,练好你们的普通话,准备开赴中国吧》的文章。文章写道,科研预算一连四年陷入停滞后,如何为英国科研开源呢?答案之一便是放眼海外,把目光投向亚洲和拉美等更有活力的经济体,它们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投资增长迅猛。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研经费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加,2012年首度突破了1万亿人民币。

  因此,政府把科研作为中英合作的舞台之一便不足为奇了。自2013年10月以来,负责大学和科学事务的国务大臣戴维·威利茨三次到访中国,落实一项雄心勃勃的合作科研计划的细节。

      今年4月,英国政府公布了“牛顿基金”的大致计划,其中将在未来5年内拨款3.75亿英镑(1英镑约合10.6元人民币)用于合作项目。

  这些合作项目由英国的国际开发事务部和15个新兴国家共同出资。其中中国所占比重最大。上周中英签署了价值5300万英镑的科研合作协议,扶持气候变化、能源和人类疾病等项目。

  学技术基金会举办的晚宴上,威利茨开玩笑说,从北京得到资金就像“徒手拨开混凝土”。

  而今,资金已经到位,下一个挑战是如何最好地协调英国和中国的优势,在科研创新的价值链中扬长避短。

  中英合作的图景是不均衡的: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约有8%的英国科研团队与中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在社会科学等领域,中英合作的潜力仍然很大。

  文章写道,我对英国科研人员的建议是,练好普通话,做好在北京和上海多待一段时间的准备吧。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