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5日晚,法国地标性建筑巴黎圣母院在大火中受损严重,全世界扼腕痛惜。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有人曾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巴黎圣母院建造三维模型存档,这或将有助于这座人类文明建筑的灾后修复和重建。
这个人就是安德鲁·塔隆(Andrew Tallon),他生前是美国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建筑与艺术史副教授。2015年,他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激光束扫描,获取了其三维模型。
安德鲁·塔隆
塔隆把激光扫描仪安装在三脚架上,在圣母院的50多个位置搜集数据。他用激光束扫过教堂的每一个部分,激光打在建筑上,每束激光的测量结果以光点形式记录并展示。搜集完毕后,他把数以十亿计的光点放在三维图像里,画上线条,再和实地拍摄的全景照片结合,在图像中的立面上上色,最后加上光影效果,建立非常逼真准确的三维模型。
利用激光束扫描结果画出来的圣母院三维图像
这样的三维模型对了解圣母院的内部结构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准确度,偏差大概只有五毫米左右。塔隆抽丝剥茧,揭开了隐藏在巴黎圣母院和其他中世纪建筑的秘密,带领我们一起重新认识它们的建造过程。塔隆的激光束扫描图显示,其实巴黎圣母院内的许多石柱并非笔直和对称排列,因为它们是围绕原有建筑建起来的。
火灾当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现场表示将重建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的三维模型存档将成为重建的关键。
近些年,三维激光、无人机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物保护中,比如古建筑、古城、雕塑、古墓等的数字化存档。
近日,CCTV 13新闻频道也播出了一段布达拉宫建筑群的精细化测绘视频。这段视频是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最新技术、借助4000多个扫描点制作出来的,目的是更好地科学解读布达拉宫的藏式宫堡建筑群,从而更好地展开保护。
用三维激光扫描古建筑、古村落、古墓等,其单点向扫描精度达毫米级,且扫描间距可达亚毫米级,因而能将复杂、不规则对象数据完整地采集到电脑中;同时,非接触的测量方式不会对扫描对象造成损伤,在技术层面上加强了被扫描对象的保护力度。因此,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文物保护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