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网河北电科院计量中心计量检定工作间,记者看到,一排排机器人整齐划一地做着“抓取、检定、验收”的动作。国网河北电科院计量中心是经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河北电网里每一块运转的电能表,都需要经过这里的层层把关。
“每一块电能表都需经过首次强制检定和抽检才能被安装到千家万户,未经检定合格的电能表,不得安装使用。”国网河北电科院党委书记杨鹏告诉记者,“智能电表实行全程自动化检定,通过4条检定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的全自动操作,消除人工误差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检定效率,让整个检定过程更加公正、准确。”
经过电表厂的一校、二检、抽检,质监部门的准入、强制检定、抽检,同时还有技术监督部门的“飞检”,智能电表从计量中心送往供电公司,由供电公司为居民进行安装。在电能表运行过程中,供电公司会采取抽检的方式掌握现场表运行情况,采取用电巡查的方式定期巡视现场运行表计,发现表计破损或工作异常及时处置。
看来,在智能电表入户前,自动化检定流水线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智能电表在生产期间又将经历哪些检定流程来确保它的精准度?记者还要前往下一个调查地点。
在石家庄红旗大街的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箱箱智能电表正在紧张装箱。据介绍,智能电表在出厂前首先要经过电能表厂家自检“三道关”,“三道关”必须全部合格,才能判定表是合格的。
“‘一检’也叫‘一校’,是指在生产阶段对电能表误差进行校准。‘二检’是指电能表老化走字后,对每一块表计依据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抽检’是指每一批检测合格的电能表在出厂前还要经过电能表生产企业质检部门的抽样检测。”科林电气运营中心总经理刘国军告诉记者。
记者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部了解到,2018年该公司组织开展在运智能电表专项抽检,累计拆回36.5万块运行满7年的智能电表进行实验室检定,总体检定合格率为99.64%,客观验证了在运电能表计量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