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北京市1.5亿元补助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制修订 在京单
位创制国际标准数量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中国标准化

1014日是第50届世界标准日,从1014日北京召开的2019年世界标准日纪念大会上了解到,北京市已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750项,其中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50项。近年累计投入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1.5亿元,推动企业作为主体,主导或参与技术标准创制。

在世界标准日纪念大会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冀岩表示,北京已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750项,其中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50项,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地方标准体系,为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1.5亿元,推动企业作为主体,积极主导或参与技术标准创制,标准化对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围绕新兴产业专项,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机器人、3D打印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国际标准,为全球互联互通做出贡献。其中,在卫星导航等核心领域实现了群体性突破,形成了标准族,改变了标准零散和碎片化的局面;TD产业联盟创制的TD-LTE标准应用用户已占全球4G用户的半数以上;天地互连公司创制的IPV6根服务器标准已成为全球根服务器系统部署和运营的技术指南。截至2018年底,在京单位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数量居全国首位,创制国际标准数量居全国第一。

2019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已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23项,为支撑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保障安全运行、服务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布《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等地方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国内最严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开展了一批重点领域标准专项工程,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耗限额》《数据中心能效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等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专项标准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系列安全生产专项标准对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起到重要作用。《居家养老服务规范》《食品冷链宅配服务规范》《京津冀旅游直通车服务规范》等服务标准,有力促进了服务业提质增效,增强百姓获得感。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