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守护“大国粮仓” 科学仪器成“幕后英雄”

发布时间:2020-4-24     来源:仪表网


我国是世界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做好粮食储藏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军需民食,也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千百年来,我国粮食供应经历了长期短缺的历史,粮食储藏条件较为落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粮食工作,经过几代粮食人的努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及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粮食储藏体系。

 

中储粮建成智能化粮食物联网

 

2019年9月,中储粮在第二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对外披露,已建成世界较大的智能化粮食物联网,总仓容接近一亿吨。

 

据了解,中储粮2017年已经实现所有中央直属库的智能化管理全覆盖,数万个监控探头和数百万个粮情传感器,构成了世界较大的一张粮食物联网。在中储粮集团总部,可以实时监控所有直属库从库区作业到任一仓房内粮食储存状况。

 

目前,中储粮绿色科技储粮技术覆盖率已达到98%,基本形成北方地区以低温准低温储粮为主、南方地区以控温和气调储粮为主的储粮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智能氮气储粮、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智能通风等绿色、低碳、循环储粮新技术,实现粮食储存保质、减损、降耗、增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绿色粮源。

 

守护“大国粮仓”,“黑科技”少不了

 

在广州市花都区有一座现代化仓库,目前储备粮食接近10万吨,可以保证100万人吃半年以上。仓库里6000多个传感器和监控探头,粮食颗粒清晰可见,还可随时“感知”每一个角落的细微温度变化,发热、生霉等异常粮情的几率显著减少。

 

除了各类温湿度传感器等“黑科技”,这所中储粮广州直属仓库还成立了专业化实验室来保障粮食安全检测,整个质检中心配备了大型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等设备,为粮食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先后启动了“粮安工程”、“放心粮油”、“智慧粮食”、“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使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国家不断增加粮食战略储备,新建粮食储备设施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粮食仓储设备智能化、多样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各类仪器仪表需求将不断增加,为相应仪器仪表企业带来利好。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