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务信息  >>  正文

关于组织实施山东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
划(2022-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3-10     来源:绿色发展推进处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学技术局、生态环境局:

现将《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学技术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的通知》转发给你们,为抓好贯彻落实,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加强工作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合力推进行动计划的落实

全省各级工业和信息化、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坚持目标导向,明确责任、协同配合,实施管理信息共享和互通互用,强化组织实施,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塑造一批优势企业、打造环保装备制造优势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区,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平台保障、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二、围绕环境治理需求,加快实施“四大行动”,提高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补短板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符合条件的环保装备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按程序纳入省级科技计划予以支持。引导和支持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环保装备龙头企业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促进先进环保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产品供给能力增强锻长板行动。强化新型装备应用,加快先进装备推广,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推动环保领域装备纳入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目录。依照《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加强环保领域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发挥标准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聚优势行动。升级产品结构,培育优质企业,发展产业集群。依法依规淘汰高耗能、低效率产品,鼓励企业向产品+服务供给转变。支持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树立标杆和示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济南、青岛、淄博市建设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和园区。在青岛市建设高端环保监测装备制造基地和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孵化基地。在烟台市建设土壤修复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实施发展模式转型蓄后势行动。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企业拓展服务类业务,向环保问题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创新环境治理模式,组织开展环保管家、环境医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试点。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市场环境,推进我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策衔接和联动。聚焦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循环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有关政策措施,强化产业引导、技术支撑、品牌评价等,切实发挥政策的合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支持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基金及专项债券资金撬动作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装备制造支持,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开展产业项目与基金对接1+N行动。鼓励各市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设环保装备制造项目。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省内外人才交流、项目合作等人才培养机制,推广典型人才培育模式。支持第三方机构与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专业化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创新高地,引领行业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

()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鼓励省内企业、行业协会、研发机构等与国内外龙头企业、一流机构合作,吸引国际研发资源和先进技术向我省转移,积极开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推进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环保装备制造业集聚,促进我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宣传引导。丰富宣传手段,鼓励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典型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全社会了解、关注和支持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努力营造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