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信息  >>  正文

2027年要达600亿产业规模!上海出台方案→

发布时间:2024-3-18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 王静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参加团组活动,都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开拓思路,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而动。

发展核电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为落实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推动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近日,上海制定了《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上海核电产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核电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级核电产业中心,打响“上海核电”的品牌。

突破关键技术 提升装备制造能级

核电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力度。技术上“不卡壳”,有利于拉高整个产业上限。《行动方案》提出,要突破一批三代核电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三代核电经济性和安全性,先进小型堆实现工程化,四代堆研发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建成10个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成为我国核电原创技术重要的策源地。深入推进三代大型先进核电攻关,持续优化三代大型非能动型号设计,全面提升核电型号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加快先进核电型号研发。瞄准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加快推进先进小型堆、四代堆等型号研发。开展一体化供热堆关键技术攻关,并实现工程化,推进高温气冷堆技术优化,实现型号谱系化,推进钍基熔盐堆研究,建成兆瓦级实验堆,开展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研究堆建设。

攻关核聚变关键技术。推动紧凑式磁约束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双锥对撞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磁-惯性约束核聚变等技术研发。突破大尺寸、高电流密度、强磁场的高温超导磁体关键技术。完善先进核电标准体系。推广应用先进核电标准体系成果,推动制定核电用户要求文件,提高我国自主核电标准使用率。开展现有标准体系对新型号适用性研究,进一步完善先进核电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核电标准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提升三代大型先进核电装备竞争力。通过技术改造与工艺改进,进一步推广绿色工艺、绿色制造,提升企业生产效益、降低制造成本,增强核电重大装备生产保障能力,提升核电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自主化产品的市场推广与进口替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加强核电装备成套供应能力。打造成套设备合作平台,构建“链主”企业牵引、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成套供货新模式。优化先进核电主设备制造工艺技术,提升四代核电主设备制造水平,强化多堆型核电主设备成套供应能力,培育核级泵阀、仪表、控制单元等关键设备成套供货能力,保持国内核电主设备综合市场占有率领先地位。

强化工程服务能力 推进产业数智转型

工程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效率。《行动方案》提出,要增强核电工程总包市场竞争力。开展核电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强化核电项目全周期管理能力、一体化和专业化施工能力以及资源保障能力,提升核电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造、系统调试的经济性,实施关键设备资源集约化采购管理,实现工程量高精度控制。

打造高端运维服务能力。提升在运核电厂风险监测、安全评估和安全改造能力。拓展核电运维服务领域,强化高水平运维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核电运维技术和装备自主化水平,布局新型号运维服务技术储备。研究核电厂老化管理、延寿和退役技术,打造全寿期运维服务链。

推进智能研发。建设核电数字化研发设计协同平台、云服务计算平台、仿真验证平台,开展核电数字孪生技术研究,打造集业务流程、知识体系、数据模型、智能算法为一体的智慧核电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

推进智能制造。构建数字化制造仿真平台和设计制造协同平台,推进设计制造一体化。推动装备制造环节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数控及工业机器人、智能加工专线、柔性装配单元等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促进核能多元利用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行动方案》要求,建设核电产业集聚区。推动提升临港核能装备制造、徐汇核能技术研发创新、闵行制造服务融合创新、宝山特殊材料制造核电产业集聚区能级,加快建设浦东区域总部及运维、青浦核能科创孵化、嘉定核技术应用核电产业集聚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电产业高地。

促进核电产业协同合作。落实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重大技术装备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市场合作,推动长三角核电产业一体化发展。深化核电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推进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上海中心建设,积极引进核电领域国际权威组织机构,增强中国核电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

强化核电产业融通发展。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联合,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核能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持续构建“国家级-市级-企业级”研发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核电领域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参与核电技术和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试验设施、检验检测平台等资源共享。建设核电产业链联盟,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

促进核能综合利用发展。加强核能多用途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开展大型核电机组海水淡化、热电联产、制氢等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国内核电机组抽汽供热改造,打造核能多元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动核能和风光等新能源耦合发展、先进小型堆原位替代退役火电机组等应用场景,建设一批综合能源平台。

推进核技术核环保拓展应用。研发建设多功能同位素研究堆,开展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工艺及药物研发、大型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研发、辐照检验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推进放射性废物处理、核废料玻璃固化、乏燃料贮运容器等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积极开拓核技术应用和核环保市场。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