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国产大型工业软件生态建设大会上,工信部电子五所专家对《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下文简称《报告》)进行了解读,并且提出了搭建工业软件生态系统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亟待解决的四大难题。
国产工业软件的市场现状
《报告》指出,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经过近几年发展,国产化的市场份额已经从5%提升到10%,但相比生产控制类(60%)、经营管理类(70%)和运维服务类(50%),短板仍然显著。
另外,根据国内市场前十大供应商排行榜情况,国产CAE有0家上榜,国产CAD有3家上榜,国产CAT有1家上榜,国产PLM有2家上榜,国产MES和ERP均有7家上榜。可见,工业软件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由细分领域上升的总体上来看,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约2824亿元,同比增长12.3%,高于软件行业平均增长水平(11.1%),仅占全球份额的6.7%。虽然,各细分领域的国内产品市场占比均有一定增加,但是企业综合实力仍与国外存在差距。
以上数据都指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国产工业软件的体系化发展不足。国内产品间数据互通困难,缺乏全流程的解决方案,难于与国外一体化的平台软件相比较。目前,国内市场仍是西门子、达索、PTC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下三个症结越来越突出:
第一、几何建模、约束求解等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
第二、工业化进程滞后,工业知识技艺积累薄弱,工业技术软件化能力仍不足;
第三、工业软件产品生态化部署不足,自身缺乏统一软件标准,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采购不同主流厂商软件,数据格式、接口标准难以协同,缺少工业数据共享标准规范。
工业软件生态的概念是什么?
首先,软件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商业生态系统在软件产业中的特殊呈现。那么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一群相互连结,共同创造价值与分享价值的企业。
根据相关学术研究,软件生态系统的定义为“在公共的技术基础设施上软件产品与服务以及相关涉众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强调软件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采用数据共享、知识分享、软件产品及服务提供等方式为软件生态系统做贡献。
再聚焦到工业软件生态概念,是指工业软件企业、工业企业、高校院所、政府、第三方机构及其他工业软件产业的相关利益方,整合人、财、物、知识、数据等要素资源,共同参与工业软件从技术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等各环节,推动工业软件相关要素优化重组和融通发展,畅通产业链各环节,从而打造具有高度韧性的工业软件产业链。
根据《报告》,工业软件生态共分为产品级、企业级和产业级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了软件应用层面、企业组织层面和产业集群层面的不同要素,每一环节、每一元素都至关重要,而且存在不同的发展现状和难题。
工业软件生态系统的难题有哪些?
根据大会汇报内容,工业软件生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第一、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比如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人才供给不足,而且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虹吸效应虽有减弱,但依然存在。根据《关键软件人才需求预测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关键软件人才新增缺口将达到83万,工业软件是其中紧缺程度最高的两类软件之一。
第二、工业软件应用推广困难。不同的细分领域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CAD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问题,有50%左右的市场被盗版占据;比如CAT软件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其实机械制造的85%的装配、质量性能问题都与此相关;再比如普遍面临的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大企业需求不完全满足,中小企业需求错位等。
第三、标准体系不健全。该问题主要体现有三:① 数据模型格式标准复杂、难统一,比如功能特性、行业应用、技术架构等多样化分类标准;② 中小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机会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和机构中;③ 标准维度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分类标准不够清晰和具体,在使用中难以提供明确和细分的指导。
第四、软件质量提升难。比如因工业机理模型范围广泛、模型与实际场景的一致性的验证技术缺乏,导致的功能设计正确性“验证难”问题。根据仿真分析类工业软件的相关数据,目前国内外软件的准确性都普遍不足90%,复合材料类更是不足80%,但是在一些细分领域却有了明显突破,比如诚智鹏科技的公差仿真软件,经过某电气行业客户的准确性验证已达95%以上。
不仅如此,因工业装备与环境交互样式多、外部环境复杂导致的软件“适配难”,开源、闭源、混源等情况带来的可靠性“分析难”,等等全球软件普遍面临的难题,都不断在国产软件的大中小生态系统中得到解决。
这充分说明了,国产工业软件生态系统构建的诸多难题,同样也是亟需构建产品级、企业级、产业级生态系统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