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中方对美加征84%关税正式生效,美国品牌何去何从?
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欧姆龙、正在虎视眈眈?

发布时间:2025-4-17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编辑:衡盛楠    审核:张经纬 王静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关税风暴正在仪器仪表、阀门、自动化及传感器等工业领域掀起波澜。在中国对美国制造商品加征高达84%的关税正式生效之际,众多在华深耕的美国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以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欧姆龙为代表的非美系工业巨头,正敏锐地捕捉这一市场格局的变动,或将迎来加速扩张的战略机遇。本文将深入剖析此次关税政策的影响,探讨美国品牌的应对之策,并展望潜在的市场竞争格局。

关税重锤落地,美系品牌在华市场面临挑战。

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84%关税,中国以更为强硬的姿态回应,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施加高达84%的惩罚性关税。这无疑给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美国工业品牌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从提供的参考信息来看,包括其中包括爱默生(Emerson),旗下汇聚了利莱森玛(Leroy Somer)、Control TechniquesCT)、阿斯卡(ASCO)、AMSAVENTICS 安沃驰、安德森格林伍德(Anderson Greenwood)、费希尔(Fisher)、罗斯蒙特(Rosemount)、弗莱克森(Flexim)、SempellTopWorx 以及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等众多品牌 。罗克韦尔自动化(Rockwell Automation)旗下的艾伦 - 布拉德利(Allen - Bradley)及 FactoryTalk 同样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福迪威集团(Fortive)也不容小觑,其麾下的美国英思科(Industrial Scientific)、福禄克(Fluke)、福迪威传感与控制(Setra)、美国泰克(Tektronix)、Qualitrol 等品牌在各自细分领域拥有大量用户。此外,还有阿美特克(Ametek EIG)、霍尼韦尔(Honeywell)、贝克休斯(Baker Hughes)、通用电气(GE General Electric)、伊顿(Eaton),伊顿旗下包含卡特拉 - 汉莫(Cutler - Hammer)、西屋电气(Westinghouse)、爱克赛(Powerware)、穆勒集团(Moeller)、飞瑞股份(Phoenixtec)、山特电子(SANTAK)、巴斯曼(Bussmann)、库柏工业集团(Cooper)、Power Distribution Inc.Abunayyan Holding 等。百通(Belden)及其旗下的赫斯曼(Hirschmann)、隆堡自动化(Lumberg Automation)、美国普索(ProSoft Technology),福斯(Flowserve)、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派克汉尼汾(Parker)、邦纳(Banner)、雷科达(雷勃电气)(Regal Rexnord),雷科达旗下的科尔摩根(Kollmorgen)、华纳电气(Warner Electric)、Wichita Clutch、汤姆森(Thomson),以及被称为美国三大压力开关的 Custom Control Sensors (CCS)(美国 CCS)、United Electric (UE)(美国 UE)、SOR Controls (SOR)(美国 SOR) ,这些品牌共同构成了美国在相关领域强大的品牌矩阵,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等一系列知名美国品牌,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本土制造产品将直接面临成本飙升的困境。高达84%的关税,意味着这些美国品牌的产品价格将大幅上涨,直接削弱其在价格敏感型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中国本土品牌凭借其成本优势已占据一席之地,此次关税无疑将进一步加速美系品牌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流失。

并非全线溃败,美系品牌仍存缓冲空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关税并非针对所有美国品牌的所有产品线。根据内部信函的关键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 精准打击本土制造: 该关税仅针对美国本土制造的产品,对于在美国以外的全球生产基地(如中国、波兰、新加坡、墨西哥、印尼、越南等地)生产的产品并不适用。这为部分拥有全球化布局的美国品牌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

2. 中转无效,原产地是关键: 即使产品经过美国中转,只要其原产地并非美国,就不会受到此项关税的影响。这避免了因物流路径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3. 全球化生产成护城河: 许多美国大型工业品牌早已建立完善的全球生产体系。通过调整其在华销售产品的供应来源,例如更多地依赖其在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的工厂供货,可以有效规避高额关税的影响。

4. 提前备货,争取时间窗口: 部分企业如信中所述,已在410日前大幅增加从美国发往中国的产品,建立了关税缓冲库存。这使得它们可以在短期内维持现有价格,并为制定长期的应对策略争取宝贵的时间。

5. 价格调整或将滞后: 尽管关税已生效,但由于前期备货的存在,部分美国品牌可能不会立即进行大幅度的价格调整。这为渠道合作伙伴和终端用户提供了一定的适应期。

德日欧巨头虎视眈眈,中高端市场或迎变局

尽管美系品牌拥有一定的缓冲策略,但高达84%的关税在长期来看,必然会对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造成显著削弱。尤其是在中高端领域,虽然目前仍是欧美品牌的天下,但以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欧姆龙、基恩士等为代表的非美系工业巨头,早已对这块市场垂涎已久。

此次中国对美加征关税,无疑为这些德日欧品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战略机遇:


  • 价格竞争力提升: 相较于需要承担高额关税的美国竞争对手,德日欧品牌的产品在价格上将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中高端客户群体中。
  • 替代效应显现: 在部分技术和性能指标相近的领域,用户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价格更具优势的德日欧品牌,从而加速市场份额的转移。
  • 渠道拓展加速: 面对美国品牌的潜在困境,德日欧品牌可能会加大在中国的市场投入,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抢占市场空白。
  • 品牌形象提升: 去美国化的趋势下,德日欧品牌的技术实力和可靠性将更容易获得中国用户的认可,从而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美国品牌的应对与未来走向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美国工业品牌在中国市场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向:

1. 调整供应链布局: 加速或加大在全球其他生产基地的投入,将更多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转移至非美工厂生产,从而规避关税。

2. 本土化战略深化: 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和生产投入,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提升本土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

3. 差异化竞争: 聚焦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高端产品线,与非美系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争取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的高端用户。

4. 灵活的价格策略: 在短期内可能通过压缩利润空间、与渠道合作伙伴共担成本等方式,维持价格的相对稳定,避免客户流失。长期来看,可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制定更具弹性的价格策略。

5. 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例如合资、技术授权等方式,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降低政策风险。

结语:变局与机遇并存

中国对美国制造商品加征84%关税的正式生效,无疑给在华运营的美国工业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这并非意味着美系品牌的全面溃败。凭借其全球化的布局和技术优势,它们仍有调整和应对的空间。

与此同时,以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欧姆龙为代表的非美系工业巨头,正迎来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机遇。未来几年,中国仪器仪表、阀门、自动化及传感器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格局调整。

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唯有深入理解政策变化,灵活调整战略,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抓住机遇,赢得未来。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依然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而谁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这个市场,谁就能最终胜出。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场关乎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自媒体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仅供参考、交流。若转载或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