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家全球传感器巨头在中国建设本土生产研发基地。
4月15日,德国易福门智能传感器生产研发基地在苏州工业园区奠基。资料显示,该项目是易福门在中国的首个生产研发基地,总投资约1亿美元(约合7.35亿人民币)。项目将按照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标杆示范传感器生产研发基地,计划2026年建成投产。
据介绍,中国市场是易福门集团全球第三大市场,自2023年开始,易福门就已在全球17个候选城市进行选址,建设新生产研发基地——易福门此前已在德国、美国、新加坡、波兰、罗马尼亚和印度建立了生产基地,最终落户苏州工业园。
易福门(IFM)总部位于德国埃森市,研发生产基地则位于博登湖畔的泰特南(Tettnang),其超过三分之二的产品都在泰特南研发和生产。易福门的产品包括传感器、状态监测系统、图形处理器、工业通信设备等,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具身智能、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
据易福门官方资料显示,目前易福门在全球拥有超过8000名员工,持有1300项专利,全球有16.5万家客户,是全球传感器产业隐形冠军企业之一。易福门的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建立了28个物流中心。据易福门年度财报显示,其2023年营业额达到14.5亿欧元,其中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10%。
易福门成立于1969年10月,由Robert Buck(电子工程师)和Gerd Marhofer(销售专家)创立,至今已有56年历史,是220V电感式传感器的发明者。
两位创始人在成立公司前已合作开设轧钢厂和钢铁厂,但他们不满足于此,很快意识到自动化技术的潜力。
1967年,Robert Buck在公寓中研发出220V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成为全球首个无需接触即可检测金属物体的技术,奠定了IFM在工业传感器领域的先驱地位。最初,易福门的产品主要为感应范围从10mm到20mm的各种电感式传感器。
易福门初期生产基地仅50平方米,但凭借技术创新迅速打开市,成立4年后——1973年即新建新的产线。
此后,易福门迅速发展,1976年易福门率先推出5年质保政策,在传感器行业,标准的产品质保期是两年,凸显了易福门对产品质量的信心,据资料显示,易福门产品高达80%的零部件均由内部自制。
2001年,易福门第二代家族领导人Martin Buck和Michael Marhofer接棒,推动全球化战略,陆续在美国、中国等地建立分公司。
2005年,易福门正式成立全资中国子公司,开启新的欧洲市场布局。
2006年,易福门参与制定IO-Link通信协议,成为工业4.0数据互联的核心技术标准。
2019年,易福门成立50周年,全球营业额突破10亿欧元,员工超4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