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华为、比亚迪投资!工业软件IPO

发布时间:2025-9-24     来源:智能制造之家    编辑:衡盛楠    审核:张经纬 王静

华为哈勃、比亚迪都押注的“工业软件新势力”

赛美特递表港交所这事儿,最近在工业软件圈子里“动静不小”—— 一家成立仅五年的公司,愣是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瞅瞅股东阵容:华为哈勃、比亚迪、立昂微这类产业巨头抢着入局,深创投、高瓴创投、经纬资本等顶级机构也扎堆进场。完成C +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直接飙到63.83 亿元,手里还捏着近 10 亿元现金储备,这在 “慢热” 的工业软件赛道里,属实是“底气拉满”的存在。

这次 IPO 募资,赛美特明牌要干三件事:持续砸钱搞研发创新、储备“弹药”布局战略并购、提升交付与商业化能力。懂行的都清楚,工业软件是个“长周期生意”,但赛美特这架势,明显是要在 “国产化替代” 的快车道上加速跑。

从科技大厂到工业软件“破局者”

赛美特能跑得这么快,绕不开“掌舵人”李钢江。这位清华计算机系出身的“老炮”,履历在圈内堪称“硬核范本”:早年扎进微软、英特尔、谷歌等国际科技巨头,啃技术、摸管理;后来又转战搜狐视频、百度等国内互联网标杆,熟悉本土市场逻辑;更厉害的是,他还成功孵化了跟谁学(现更名为高途)、百家云两家上市公司——“学术深度 + 产业广度+资本敏感度”的复合能力,在工业软件领域太稀缺了。

2020 年,《中国制造 2025》把“智能制造”推到风口,工业软件市场也刚露出“蓝海雏形”。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1974亿元,同比增长14.77%。李钢江一眼盯上AI智能制造软件赛道,火速收购特劢丝、“固耀 SEMIIntegration”、微迅三家企业,直接组建成赛美特,杀进最核心的战场。

如今赛美特的团队更“夸张”:1000多名员工里,80% 是技术骨干;核心团队平均行业经验超20年——这配置,相当于公司一出道就自带“满级 buff”。

啃下CIM 硬骨头:打破IBM、应材垄断的“中国解法”

在工业软件圈,半导体CIM系统是出了名的“卡脖子重灾区”。你可以把半导体工厂想象成一座“精密运转的智能城邦”,CIM系统就是坐镇中枢的“生命级大脑”——它不仅要管MES(制造执行系统)、EAP(设备自动化系统)、YMS(良率管理系统)等数十套软件,更直接掌控晶圆生产的核心环节。

但过去几十年,这颗“大脑”的话语权,一直被 IBM、应材两家外资巨头牢牢攥在手里。它们通过 “技术壁垒 + 生态闭环” 形成双重垄断,让国内半导体企业在关键系统上处处受制,成了行业发展的 “心病”。

赛美特偏要 “啃下这块硬骨头”。如今它做到了国内 “独一份”:全自动 CIM 解决方案不仅通过多家 12 英寸晶圆厂量产验证,还建成了国内首座全面使用国产 CIM 系统的晶圆厂。截至 2025 6 月,全国前八大晶圆厂中,有六家采用了赛美特的方案;前三大硅片厂、封测厂,也被它收入囊中 —— 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突破。

更绝的是它的 AI 能力。赛美特专门组建的 AI 团队,在调度算法、图形识别等领域练出 “独门绝技”:自研的 PlantU 系列解决方案,把 AI 技术融入良率管理、缺陷检测、排产排程等环节。比如 “AI+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融合自然语言处理、视觉分析等技术后,直接把重复性影像审核任务减少 90% 以上,系统整体错误率压到 0.1% 以下 —— 现在工厂里,“机器比人更靠谱” 真不是吹牛。

全球巨头的工业软件野心:西门子、达索的 “生态战争”

其实不止国内卷,全球工业软件巨头早就在 “排兵布阵”。

看西门子,搞出个 Xcelerator 平台”,把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MES、工业 AI 全揉在一起,还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野心是打造工业软件的 “安卓生态”;达索更狠,从三维设计起家,现在把 “3DEXPERIENCE 平台” 延伸到整个制造协同环节,从产品设计到生产交付全流程 “通吃”;SAP 则靠着 ERP 的老底子,猛推 “工业云”,把供应链、生产数据和分析能力死死绑在一起。

这些国际玩家的逻辑很清晰:要么靠 “技术壁垒 + 设备捆绑” 垄断(比如应材的设备与软件深度绑定),要么靠“生态闭环”锁死客户。赛美特能在半导体 CIM 领域撕开一道口子,难度不亚于在巨头的“城墙”下凿出一条通道。

赛美特的 AI 打法,其实也在对标国际玩家。比如微软搞“Azure Industrial AI”,专攻工业场景的预测性维护;亚马逊云科技推 “Industrial Machine Learning”,帮工厂做产线优化。赛美特的“AI+RPA”“AI 良率管理”,就是在工业场景里找 “精准切口”——毕竟,工业 AI 不是“秀技术”,得真能解决生产痛点。

现在,赛美特的解决方案已经从半导体延伸到电力、电子、汽车、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十多个行业,从“半导体专家”变成了“全行业智造伙伴”。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2022-2024 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达5480万、5290万、6010万元,2025年上半年又投了3820万元。换来的是49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54项软件著作权——这些密密麻麻的知识产权,就是它跟国际巨头 “掰手腕” 的 “技术铠甲”。

中国工业软件的黄金十年:从“跟跑”到“领跑”的窗口期

说回行业大背景:中国制造业已连续 14年稳居全球规模第一,工业增加值超40万亿元,更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 的制造业体系。这么庞大的 “制造底盘”,对工业软件的需求是“天量级”的。

灼识咨询的数据更给足了信心:中国工业软件市场正稳步扩张,预计到 2029 年,市场规模将攀升至4670 亿元,2024-2029 年复合增长率达 9.7%

但工业软件从来不是简单的 “工具”,它是制造业升级的 “智慧大脑”,更是破解 “卡脖子” 的关键抓手。如今全球巨头都在工业软件领域下重注,国内像赛美特这样的玩家,能不能在核心领域站稳脚跟、扛起 “国产化替代” 大旗,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考题,更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希望。

赛美特的故事,本质上是中国工业软件 “突围战” 的缩影。五年时间从 0 到冲击 IPO,背后是技术、资本、产业的共振。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在全球巨头的围堵下,把中国工业软件的 “旗帜” 插得更高了。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自媒体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仅供参考、交流。若转载或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