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信息  >>  正文

总投资1760亿元的大型煤化工项目,模型审查通过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中国化工园区    编辑:衡盛楠    审核:张经纬 王静

1014日,榆林化学二期一阶段项目烯烃分离及1-丁烯装置30%模型审查会顺利召开。会议聚焦3套装置30%模型开展专项深度评审,烯烃项目部、项目管理部、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及行业专家共计28人,共同围绕装置布局合理性、安全环保合规性、工艺设计科学性、操作便捷性四大核心维度,完成了全面且深入的审查工作,为后续装置优化与建设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审查团队将装置整体布局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作为首要核查重点,精准把控关键设备的空间规划。结合设备尺寸、重量及安装工艺,优化设备布置;核查吊装承载力与转弯半径,保障大型设备安装。针对管廊走向,核查与装置内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同时校验管廊与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确保道路运输车辆不会对管廊支架造成碰撞。重点审查机柜间、变配电室等关键建筑物与装置区的安全防护距离,确保远离易燃、易爆介质设备。

围绕装置环保合规性与后期运维便利性,审查团队对核心辅助系统展开深度审查。通过保障地下罐内空气流通,降低低洼地带可燃/有毒气体积聚的潜在安全隐患。落实罐底积液收集,杜绝因工艺介质淤积引发的环保与安全双重风险。按照“就近”与“空间适配”原则,审查各类设备的检修区域,确保检修平台面积及承载能力;预留换热器抽芯水平与垂直空间,避免周边管线或结构件碰撞。

在宏观布局之外,审查团队聚焦工艺系统的细节合理性,确保设计方案贴合实际生产需求。通过聚焦蒸汽、火炬气、凝液输送等关键管线,尤其关注管线的并行间距,防止因泄漏引发安全事故。从“工艺流畅性+操作便捷性”双重维度优化布局,便于操作人员快速巡检,从而快速处理设备故障。针对阀门、换热器等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细节,逐项开展核查。

本次30%模型审查,通过多专业协同的“深层次体检”,审查出了阀门布置不合理、管线高度不合理、钢结构平台、人员通道遮挡等多项潜在问题并要求设计整改,形成了“设计优化-风险预控-运维提效”的联动机制。下一步,烯烃项目部将以此次审查结果为依据,持续完善后续设计环节,推动烯烃分离及1-丁烯装置实现“安全、环保、高效”的建设目标。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是目前单体投资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化工装置总投资1760亿,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以煤热解、煤焦油加氢、粉焦气化技术为龙头,通过将煤热解、煤/半焦气化及下游深加工技术系统集成,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探索煤基烯烃和煤基芳烃耦合发展的新路径,最终生产聚烯烃、聚酯、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EVAPOESAPDMCDECEMCEC等化工产品,预计年均销售收入900余亿元。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一阶段项目总占地约9200亩,项目估算总投资约62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207亿元,税后利润33亿元。二期项目将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延伸产业链,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布局,最终生产高附加值材料、电池电解液溶剂、可降解材料及特种油品等4大领域30多种终端产品。

该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建成180万吨/年乙二醇和120万吨/年煤热解装置,正在建设50万吨/DMC装置;二期计划建设烯烃、芳烃及深加工工程,项目通过对煤炭进行高效分质分级利用,生产烯烃、芳烃、基础油等大宗平台产品,并进一步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材料、电池电解液溶剂、可降解材料及特种油品四大类终端产品,实现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协同发展。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