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信息  >>  正文

现代仓储业信息化:发展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发布时间:2010-1-15     来源:fengguijin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市场运作,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对物流信息化的认知和推广有了较大提高,据统计2008年,中国有39%的物流企业使用了各种物流软件,实现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其中包括仓储、运输、报关、货运代理、集装箱堆场等多种物流服务。
  在世界爆发金融危机后,外资制造企业、分销商不断改进和优化其物流供应链内的运作体系和机制,国内的大中型企业整合或重组内部物流供应链体系,对物流服务商,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和其信息化系统有更高的要求,总结如下:有规划和优化物流业务的能力;有良好的物流设施和专业的物流服务人员;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满足货主物流管理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货主及其客户能随时跟踪其订单执行情况;货主随时掌控库存、货物动态流量和流向;供应链内物流信息数据共享(权限范围内);能提供更大区域范围内一体化的仓储业务和综合服务能力。
  为了满足货主对物流供应链的要求,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对自身的设施、管理能力和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改革和提升,满足货主对现代仓储物流的要求,总结如下:能为货主提供物流规划、物流运作体系的改进和优化;能对不同行业提供物流服务(多货主);具有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仓储、运输等);能为大客户提供多区域范围的物流服务;能提供现代化设施的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系统由孤岛型向一体化多功能集约管理转型;有良好的对外数据接口(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接口);为货主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和信息服务,同时降低物流成本;选择高质量的货主和高附加值的服务。
  从2007年开始,到2008年并延续到2009年形成一个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的高潮,有些仓储企业升级WMS系统,有些直接采购灵活、高性能的WMS,当然还有一些根据货主要求和自身购买能力,实施满足目前需求的仓储物流系统。下面例举生产物流的例子加以说明当前仓储物流信息化需求的现状。
  工业园区内,流水线型电子产品的生产。生产企业自采购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的出入库、在库管理等都委托园区内一家综合仓储物流企业管理,对仓储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很高的要求。生产厂商的ERP系统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能查询到供应商的在库量和库存计划,生产计划确定后转发给仓储物流服务商,仓储服务商根据生产BOM表制定物料与零部件的物流配送计划,牵涉到保税品的具体业务还需预做报关出库处理,按ERP的时间要求(JIT)确定物料和零部件的配送流程和调度作业的安排,人员和设备的调用,并按出库规则拣货出库,配送生产流水线,并做货权转移处理,当库存量不足时需报警,并提醒供应商及时补货。供应商能查询生产厂商的生产计划,了解零部件实际需求和在库量(VMI),供应商可制定供货计划,并根据生产计划调整库存量。仓储物流商对供应商的供货计划,制定入库计划、合理安排库位,实现库位优化的规则,分析库容利用率。当发现零部件有质量问题时,仓储物流商还需配合生产厂商或供应商对零部件的再次测试作业的配套物流作业,每天对所有物流作业做对应费用的结算,建立应收应付账。系统还需与生产厂商、供应商进行数据交换,仓库管理实现条码化,使用各种自动化设备。总而言之,仓储物流信息系统,关联了生产厂商供应链的上下游,提供了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现代仓储物流业的信息化在未来还会有大的发展。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中,把仓库(物资存储地)看作点,运输看作线,若干点和若干线组成一个物流网,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关注的核心是构建优化的物流网,并使物流网中的物资在供应链上下游中建立有机的关联,且按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最佳服务,又符合绿色、环保、节能低耗,安全地使物资在物流网中存储和流动,供应链成员共同掌控物流网中与己相关的信息。在整个物流网中,点(仓库)是物资的源头,显而易见,仓库在物资流动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未来的仓储物流系统会根据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发展成一体化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为供应商、货主提供一个区域、全国、甚至跨国的物流服务。
  国家发改委今年发布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经纳入物流业,理由很简单,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既是九个产业行业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这些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物流业自身的调整和振兴,也直接关系到九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通过现代物流业振兴和发展,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优化物流布局和过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服务质量,使中国的物流业绿色、环保、节能减耗,同时使我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占比降至发达国家的行列。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