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信息  >>  正文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发布时间:2010-8-13     来源:fengguijin

      2009年,全国煤层气地面抽采量比2005年增加33倍;为缓解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煤层气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和补充作用。

  下一步,要完善煤层气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鼓励多元投资,推进上游整合、下游搞活,创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煤层气产业;支持煤层气管网建设,或与天然气并网输送,实现规模化集中利用;研究制订《煤层气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建立符合煤层气产业特点的市场准入、项目核准、政府监管等机制,加强煤层气行业管理,规范煤层气企业开发利用行为和政府监管行为。

  煤层气又称煤矿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的烃类气体,甲烷含量大于90%,1立方米煤层气发热量大于8000千卡,是与天然气相当的优质清洁能源,可与天然气混输混用,广泛用于民用燃料、发电、汽车、工业窑炉和化工原料等。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据新一轮煤层气资源评价,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1万亿立方米。其中,可采资源量10.87万亿立方米,其热值相当于140亿吨标准煤,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煤层气不抽采出来,就可能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因瓦斯事故死亡2173人。煤矿瓦斯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每年因煤矿开采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甲烷气体,既浪费了宝贵的能源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加快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对于遏制煤矿瓦斯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治理和利用瓦斯,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部门、各地区和广大煤炭、煤层气企业的不懈努力,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并初具规模,已由原来的以煤矿瓦斯防治为主的“井下瓦斯抽放”阶段发展到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开发利用洁净能源、保护大气环境为理念的煤矿井下抽采和地面开发并举的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阶段。

  2005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死亡2171人,井下瓦斯抽采量23亿立方米、利用量6亿立方米;煤层气地面抽采量仅0.3亿立方米,基本没有利用。经过4年的发展,煤矿瓦斯事故防治、井下抽采和煤层气地面开发均取得显著成绩。2009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下降至755人,比2005年减少1416人,下降65%;井下瓦斯抽采量64.5亿立方米、利用量1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分别增加41.5亿立方米和13.3亿立方米,增幅分别为180%和222%。全国累计施工各类地面煤层气井3500余口,产能25亿立方米/年。2009年,全国煤层气地面抽采量10.1亿立方米,利用量5.8亿立方米。抽采量比2005年增加9.8亿立方米,增加33倍。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煤层气产能达到23亿立方米/年,产量占全国煤层气抽采量的94%,管输能力40亿立方米/年。2009年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山西煤层气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和补充作用。

  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煤层气产业属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

  一是我国煤层气储层大多具有低渗透、低饱和、低储层压力的“三低”特点,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透气性不好,煤层气抽采难度较大。二是煤层气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需要高技术作支撑。相对天然气井,煤层气井产气量低,投资回收期长,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有待突破和改进。三是煤层气长输管网相对不足,开发与输送衔接不畅,制约了煤层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四是煤层气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山西、辽宁等重点开发区域的煤层气价格大大低于同等热值的汽柴油,很大程度上影响煤层气企业开发效益。五是全国6.5万平方公里煤层气矿业权有1.2万平方公里与煤炭矿业权重叠,涉及260个煤炭探矿权和1100个煤炭采矿权。煤炭、煤层气矿业权重叠进一步影响了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加快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2005年,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为组长单位,12个成员单位参加的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近5年来,领导小组推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煤层气抽采利用的政策措施。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47号),提出了16条意见。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若干意见》,相继出台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煤层气民用补贴、发电上网加价、税费优惠、安全投入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国家每年安排3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煤矿瓦斯治理为重点的安全技术改造,5年来,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870亿元。按照有关规定,民用煤层气出厂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每利用(发电上网除外)1立方米煤层气,国家补助0.2元。煤层气发电优先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不参与市场竞价,不承担调峰任务,发电上网价格按2005年燃煤脱硫机组标杆电价加0.25元执行。煤层气企业销售煤层气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抽采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暂不征收资源税。煤炭与煤层气企业积极协调合作,解决煤炭与煤层气矿业权重叠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现有重叠问题近期将得到解决。

  以上政策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煤炭、煤层气企业抽采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的积极性。2009年,全国煤矿瓦斯用户超过90万户,以煤层气为燃料的汽车超过7000辆,瓦斯发电装机容量超过92万千瓦。世界最大的山西晋煤集团寺河瓦斯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年发电量8.4亿千瓦时,年利用煤矿瓦斯纯量1.8亿立方米。

  大力促进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瓦斯防治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煤矿安全发展,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促进创新,理顺机制,完善政策,把煤层气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开发。

  坚持科学规划指导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落实已进入最后关键阶段,我们要在对规划执行情况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规划目标。同时,要抓紧启动“十二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保护与开发、加工转化和外输、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合理确定“十二五”规模、重点项目、建设时序、利用方向和保障措施,体现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构建煤层气地面开发与煤矿井下抽采并举的产业结构。鼓励多元投资,推进上游整合、下游搞活,创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煤层气产业。在国家煤炭规划矿区,支持按照采煤采气一体化的原则,实现煤气开发主体的统一。凡煤层中吨煤煤层气(瓦斯)含量高于国家规定标准且具备地面开发条件的区域,必须按照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原则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

  完善优惠政策支持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影响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家支持瓦斯抽采利用的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下一步,要完善煤层气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扩大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制订出台煤层气地面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及煤层气开发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引导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要创新企业组织形式,鼓励成立专业化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规模化利用。鼓励成立股份制公司,促进煤炭企业和煤层气企业的合作。加强对煤层气探矿权的监管,对不能完成年最低勘查投入和抽采量的,要依法核减探矿权面积,直至注销探矿权。支持煤层气管网建设,或与天然气并网输送,实现规模化集中利用。

  强化政府监管规范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制订《煤层气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建立符合煤层气产业特点的市场准入、项目核准、政府监管等机制,加强煤层气行业管理,规范煤层气(煤矿瓦斯)企业开发利用行为和政府监管行为。建立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考核激励制度。把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作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纳入地方和企业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形成定期通报考核制度。同时,要通过在项目核准、技术改造、建设用地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鼓励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限制占而不采等影响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行为。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发展煤层气产业,必须立足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为支持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将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列入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要进一步加大以煤矿瓦斯抽采和利用为重点的安全技改国债资金支持力度,地方和企业也要增加配套资金。积极推进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在技术创新和利用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